前海基會副董事長高孔廉。(圖/陳冠宇攝)
前海基會副董事長高孔廉今(9)日出席政大國關中心舉辦的「兩岸會談的重現與省思:九二共識三十週年」座談會,他呼籲大陸應回到「原汁原味」的九二共識,維持戰略性模糊,互相接受,才能解決僵局。
高孔廉表示,民進黨不承認九二共識,是因爲其中有「一箇中國」,但他們忘了自己主張的中華民國憲法本來就是一箇中國,民進黨不知道九二共識的緣起就是我方不承認大陸所謂的「一箇中國原則」。他解釋,陸方所謂的「一箇中國」原則是指「三段論」,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;臺方的「一箇中國」則是指臺灣與大陸均屬一箇中國的一部分。
高孔廉說,九二共識的作用是雙方擱置政治爭議,各說各話,各有臺階可下,可以展開正式的協商會談,包括1993年新加坡的「辜汪會談」及1998年上海 的「辜汪會晤」。他說,九二共識的精髓是「一箇中國,各自表述」,民進黨不接受前者,陸方又不同意後者,九二共識則可避開雙方敏感的政治意涵,可以說是善意的「戰略性模糊」。
然而,高孔廉指出,蔡政府上臺後,不承認九二共識的存在,所以陸方對九二共識的內涵,也就緊縮爲「體現一箇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」。2019年1月,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於「告臺灣同胞書」發表40週年紀念儀式的講話,重新定義九二共識爲「兩岸同屬一箇中國,共同努力謀求國家統一」的九二共識。這段講話是將我方表述原文截頭去尾,已經不是原汁原味的九二共識。
高孔廉說,蔡政府對於習五點的反應,是將九二共識與一國兩制掛勾,指稱「九二共識等於一國兩制」,其實習近平談話全文找不到這樣的說法,可是蔡政府將九二共識污名化並製造「芒果乾」(亡國感)恐慌,這也成了2020年大選蔡再度勝選的主要原因。
高孔廉表示,當時國臺辦並未立即出面反駁,直到1月16日國臺辦發言人馬曉光纔出面說明,並首次公佈1992年雙方往來函件的內容,可惜這個澄清來的太晚,層次亦不夠,沒能引起太多注意及媒體報導。事實上,九二共識不等於一國兩制,九二共識是「統一前」兩岸往來的基礎,而一國兩制是陸方提議「統一後」的安排,我方認爲臺灣又不是香港,無法接受。
對於九二共識是否有替代表述?高孔廉引述新加坡總理李顯龍2021年8月的說法:「九二共識是兩岸維持關係與展開合作的可行方法,制定替代表述非常困難」,美國在臺協會前處長包道格2021 年9月也說,若不接受九二共識,「須提出能處理與大陸關係的務實方法」。
高孔廉認爲,現在的情況是民進黨不承認九二共識,中共又緊縮九二共識的涵義,形成「火車對撞」情勢,只有回到原汁原味的九二共識,把當年文件重讀一次,互相接受,才能解決僵局。
高孔廉重申,陸方應回到原汁原味的九二共識,維持「戰略性的模糊」,擱置暫時無解的政治爭議,並適度開放臺灣參與一些非政治性的國際活動空間,以免爭議性的動作反而爲特定黨派助選,否則不分青紅皁白,一味打壓,只會造成臺灣人民的反感。
高孔廉說,事實上一中各表早在1949年10月中共建政時即已形成,也許陸方會說這不就變成「兩個中國」,但這是解讀心態的問題,且這也絕對比「一中一臺」、「臺獨」要好得多,德國分東德、西德仍不妨礙他們的統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