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週三晚,《魯豫有約一日行》第十季將迎來學者、作家、哲學研究者——周國平。曾於八十年代出版著作《尼采:在世紀的轉折點上》引起業界轟動,時至今日仍被讚譽爲經典之作。因其深入淺出的哲學思考、獨具魅力的文韻風采,一時聲名鵲起成爲衆人心中的哲學大家。數十年間,他著有《守望的距離》《人與永恆》《人生哲思錄》等暢銷作品,影響超2000萬讀者,更有數篇文章入選中小學教材。此次做客,周國平攜夫人郭紅與魯豫相約,一同探討哲學思考、人生經歷與心靈感悟。
“閱讀是治癒心靈的一劑良藥” 新媒體時代時常自覺、自律和自省
1962年,17歲的周國平被北京大學哲學系錄取。這是他第一次離開家鄉上海出遠門,“走世界”是年少的他最迫切的想法。23歲開始,他輾轉湖南、廣西度過了近十年的知青歲月。儘管當時條件艱苦、書籍有限,但這並沒有阻擋周國平求知若渴的心,正如他所說,“閱讀是治癒心靈的一劑良藥”。在這段跌宕起伏的人生經歷中,書籍帶給他更多精神支撐和力量。
作爲全網擁有九百多萬粉絲量的文化界博主,周國平時常會在網絡平臺上,與讀者分享探討教育、情感、人生困惑、生命思考等幾乎涉及生活中方方面面的問題,將自己多年的所學所思所想娓娓道來,爲處在各個年齡段的人們解惑答疑。在周國平看來,互聯網時代對他來說是件很好的事,爲他和讀者之間搭建了更爲便利的溝通渠道,但他坦言作爲一個學者,要在紛雜的信息中保持自覺、自律和自省,更要讓獨立思考始終維持在一定水準之上。
哲學是可愛的、有趣的 鑽研學問就要耐得住寂寞
在周國平心裡,20世紀八十年代是個“精神浪漫”、多種藝術形態蓬勃發展的時代。與其說是時代的“參與者”,他更願意將那時的自己形容爲時代的“旁觀者”。1986年出版的哲學研究著作一經面世就備受推崇,讓他名噪一時,從而也爲他創造了不少以書會友、以文明志的機會,結識了不少至今仍是好友的志同道合之士。
節目中,魯豫拜訪了周國平位於北京的工作室,最引人注目的莫過於高達上萬冊的滿屋藏書。在周國平看來,讀書、研究哲學都是件很享受的事。他認爲哲學是可愛的、有趣的,是有吸引力和有魅力的。周國平堅信鑽研學問就要耐得住寂寞,他形容自己一旦決定做某件事,一定會有始有終。
年齡只是一個數字 “我不想讓我的孩子受眼前苦”
談到年齡話題,周國平認爲年齡只是一個數字,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,相較於年輕時精力充沛常常會忘我工作,現在的他就會給自己設定六七個小時的工作時長,坦然接受歲月給自己帶來的改變。走進工作室是埋頭做學問,回到家裡則是同家人團聚享受愛意與生活。在夫人郭紅心中,先生是一個在方方面面都很顧家的人。兩人婚後育有一兒一女,一家四口雖性格各異,但懂得尊重彼此,生活氛圍幸福又自在。
關乎孩子成長和教育的問題,周國平也直抒己見,“我不想讓我的孩子受眼前苦”。在他看來,學習成績的高低與未來發展的好壞並不構成直接關係,在工作之餘,周國平會陪伴孩子一起學習,買同一套中學教材背古文、學數理,指導孩子感受知識的獨特魅力……身旁的郭紅回憶起這些場景,覺得十分溫馨動人。
被問及如何養成受益終身的習慣,周國平說要堅持不懈。作爲學者、作家和哲學研究者,周國平始終能將智慧才學與人生閱歷結合在一起,與時俱進卻又保持警醒,幾十年如一日審慎地低頭做學問。研究哲學數年,周國平怎樣看待自己的哲思之路?聚焦生活本身,他又將如何平衡生活中的喜怒哀樂?更多精彩故事盡在本週三晚東南衛視《魯豫有約一日行》第十季!